弹钢琴如何弹得更有“味道”?

 2023-08-06 08:49:00 牛牛影视

想要文章做得好,首先你要感悟深。

而弹钢琴也是如此。

或者说,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艺术,只要你想做的好做的优秀,那么你就必须用心,用心去体会那些曲子,那些乐谱,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才能让钢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音乐美感。也就是说,你弹奏的音乐,要有感情。其实不管是什么乐器,都是灌输了感情之后才能动人的,钢琴是如此,古筝古琴笛子小提琴也都是如此。只有灌输了感情的音乐,才是真正的好音乐。

不过在灌输感情之前,你需要磨炼好自己的基本记忆。

钢琴也是一种乐器,而任何乐器的完美弹奏都离不开你的熟稔。具有高超技艺的人,往往弹奏的音乐都更加美妙。钢琴也不外乎此,你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以及大量的不停的弹奏,才能保持你的手的敏感程度和敏捷程度,才能更好的感受音键,也才能更好的弹奏出美妙动人的音符。

熟练之后,就是感情了。

寻找感情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人天生就能体悟一首曲子里的感情,并且完美的弹奏出来,但是有的人就没有这种思维了,他们只能通过一遍遍练习熟能生巧,然后慢慢的为自己培养手感。但是毫无疑问,你弹过千百遍的,技艺再纯属的音乐,也比不过人家兴趣上来,充满情感的一首随行小曲。

所以,培养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感情的培养方式,则是这样的。你先仔细翻看自己的乐谱,然后看看这个音乐的作家和创作意图以及创作的时间背影,就像做阅读理解一样,充分的体会作者创作这篇曲子的目的和情感,然后让自己想象自己就是那个作家,自己正在用这篇乐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多幻想,自己就能表达出来了。

你说的这个“味道”,我想是指的情感的表达吧,如何更好的诠释曲子的情感风格。

你去发现感受一下现代钢琴家,比如李云迪、朗朗,他们俩同为钢琴家,但是两个人对同一首曲子的诠释情感表达会不一样,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人,情感世界和经历的事情都不同。

想要让乐曲表达更有“味道”,就需要培养对曲子的情感表达。

首先你拿到一首莫扎特的乐曲,想要更好的表达,那就先要了解莫扎特这个人,他的生活背景,还有这个曲子的创作背景,莫扎特当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写这首曲子的。只有当你对曲子的创作背景了解清楚了,将自己融入进去,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添加属于自己的色彩,来演奏这首乐曲,相信一定会是很精彩的。

每一首完整的钢琴作品,乐谱中会有很多演奏符号的标记,这个也是原作者在告诉你,标有演奏记号的位置你应该按照演奏记号的含义去表达。比如标记了一个“f”的符号,就说明这个地方需要“强”一点弹奏。注意演奏记号也能使你弹奏的乐曲变得丰富多彩。

还有就是风格的表达,比如你本该弹奏的是奏鸣曲式的风格,而你却弹奏成了浪漫、抒情式的风格,那肯定是不行的。有人就会说我进行创新不行吗,创新当然行,但是创新只是借鉴作品,做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你这是完全拿着别人的成果在上面乱画。我们在弹奏曲子时要尊重原作者,你演奏出来的东西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想要让曲子更有“味道”,情感的经历、生活的经历必不可少;还有就是乐曲本身的分析和乐曲作者的分析和曲子创作背景的了解。

从自己钢琴老师角度考虑你这个问题,简单说。注意强弱,注意色彩,注意对比。

这样钢琴曲自然会更有味道。但你如果想问的是如何让你的钢琴更有味道。

也就是有生命的音乐。

我想这还是个自身修养和人生感悟的一个过程。

你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比如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他只能有一个天真乐观的心态。

自然她的音乐能给人愉快,给人舒服。

在比如一个大叔?经过了家破人亡,经过了朋友背叛,经历了孩子逆反。

你觉得他的音乐是什么样的?

自然只有悲伤或者只是淡淡的无奈!

钢琴的味道这不是个问题,问题是你自己有什么味道?

你有什么味道你的音乐才有什么味道!

而你的问题明显是自己根本没发现自己有什么味道。所以我建议你自己先听听自己的味道?

录下来。

就跟做主持的天天就要不断品鉴自己的声音不断听自己的声音。

最后才能做到最完美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道,就跟穿衣品味一样。

有的人就是觉得那么穿好,但有的人就喜欢穿正装。所以说你要自我修炼的地方还很多

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味道,自然你就要经历别人的那些经历。

不是钢琴本身散发了味道,而是那个弹钢琴的人。他的味道迷倒了你。

这个是没办法学习的,只有自我不断去修炼。

当然我开始就说了如果你只是说钢琴技术层面的味道。

你需要做好对比,段落清晰,指法清晰等。

然后你学钢琴多久了如果没多久,你还是多练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钢琴也是。

一个曲子练上3年,每天3遍。3年以后没有味道你来找我。

但是想找什么捷径这估计没有。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