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看了好几遍才发现的细节。
甄嬛由贵人晋升为嫔,是因为怀孕。刚怀上孩子,皇帝就迫不及待晋封她,在正式册封之前,甄嬛和皇后在太后宫里商量册封礼的事情。
皇后就提到了,册封的吉服来不及赶制,用了敬妃以前的礼服。太后夸赞皇后做的好,懂得变通又很节俭。
一旁的甄嬛看在眼里,暗暗记下了,从此她就有了这个概念:吉服出了问题,可以拿别人的衣服代替,不越制就好了。
于是有了后来的误穿故衣事件。
我看了很久,才发现这中间的关联。
甄嬛刚被册封,又怀着身孕,如果顺利生下皇子,说不定皇帝一高兴直接封妃,到时候再想撼动她就难了。而且她聪明乖巧循规蹈矩,不像华妃轻易可以寻到错处,一旦封妃生子地位稳固,又年轻美貌,皇后想再遏制她,就很难做到了。
所以皇后选择在她生孩子之前,就动手,且做了两手准备。
一边嘱咐安小鸟给甄嬛送舒痕胶,打落她的胎儿。但是甄嬛之前曾经识破余氏给自己下毒的诡计,且为人谨慎小心,皇后不确定甄嬛身边是不是有懂医术的人,万一被拆穿,这个办法未必百分之百成功。
第二手准备,就是提前在太后面前,说起册封礼服的事情,引起甄嬛的注意。从此以后,甄嬛就知道,礼服的事情是可以变通的。这就为她后来的故衣事件埋下祸根。
假如甄嬛识破了舒痕胶,一路小心保养,顺利生下皇子,她再次册封的时候,皇后就会使出后招,让她自己穿上那件纯元的衣服,引来皇帝震怒,从此失宠。
没错,让她自己穿。这才是重点。皇后为了这一步,在她刚封嫔的时候,就已经在铺垫了。若没有这个先例,后面甄嬛封妃的时候,未必敢穿来历不明的衣服,可能只是穿着破损的吉服就去了。这样就算皇帝责怪,也不会动摇她的根基,最多罚一顿完了。
我看到这的时候,只能感叹皇后深谋远虑,用心险恶之极。华妃还在得宠,还要利用甄嬛来扳倒华妃,皇后就已经在盘算以后怎么限制甄嬛了。真可怕。
我来啦!刚刚重温甄嬛杀安小鸟那段,68集安小鸟流产真的是…耐人寻味
以下内容可能包含轻微开车情节,
未成年人请谨慎阅读。
首先在永寿宫(或者是咸福宫?)
不过看屋内的装饰,橙色的纱帘,精致的镂空雕花木头架子(原谅我文笔匮乏…orz),看着就很奢华贵气,所以目测应该是永寿宫。
剧中也是砖妃经常带着胧月来永寿宫玩,而熹贵妃自己很少去咸福宫。
而且有一段剧情是小允子进来报告安小鸟小产,既然小允子出现了,那八成熹贵妃就是在自己宫里了。
总之综上所述,永寿宫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这不重要。
甄嬛出身文臣之家,饱读诗书,入宫后也曾怀抱小女子之心思,期待“琴瑟在御,岁月静好”,对美好恬静的生活的向往必定深入骨血。但入宫后屡次受害,为求自保,步步为营,着实疲累不堪。直至此刻,重新入宫,已然做好冷漠无情的准备,但何曾想过宫内争斗不眠不休,以至于到如此明目张胆之地步。她的闭目在我看来是对这些嫉妒、仇恨、毒害的吞咽。隔着屏幕也感到她的无奈和辛酸,但她还是在隐忍不发,等待有朝一日数罪并发,皇上一并发作,连根拔除。
熹贵妃连同敬贵妃和欣贵人去给陵容贺有孕升妃之喜。
熹贵妃说着鹂妃享着皇上赏赐的荣宠时,欣贵人说:可不是呢!皇上可看重鹂妃的胎呢!暗指鹂妃的荣宠都是怀孕得来的。
后面熹贵妃给鹂妃献上贺礼,送的礼物也非常讲究,之前看竟未发觉。
亲妹妹宜修长得不像纯元,
反倒是甄远道一家子,一个比一个长得像纯元。
细思极恐。
甄嬛传那些看似不经意却耐人寻味的细节是甄嬛与王爷的恋情,需要细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