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故事》是麦兜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

 2023-09-18 23:33:56 牛牛影视

《麦兜故事》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香港风情,窄小的高楼,贴满街边的小广告,小人物的快乐,温馨的回忆,苦涩也是淡淡的。那种香港式的幽默和讽刺,在卡通片《麦兜故事》里也自然地流露出来  “我名叫做麦兜兜,我阿妈叫麦太太……我最喜欢吃麻油鸡,我最喜爱吃鸡屁屁,一起吃鸡一起来歌唱。”在香港,如果听到这样的台词,人人都会知道,是那个麦兜来了。麦兜是什么,是一只粉色的猪。准确地说,是一个猪样小朋友,只不过在作者的笔下,给它赋予了人性,

而它的世界也和人的世界没有什么区别,惟一有别的可能只是它的形象还是个猪的样子,因此还不如就说他是一个生有猪样子的人。麦兜的人生故事很平常,上学、工作,希望、失望,他都一一经历。而他的智商又不高,家庭地位不仅称不上显赫甚至有几分低微,因为在故事里他是香港人,应该算是生活在香港社会底层的人。因此,他的经历可能很多香港的普通百姓都有。  打着“香港制造”牌子的麦兜以无与伦比的亲和力赢得香港市民的喜爱。麦兜的影片可谓给香港影片市场一个超级冲击波:圣诞期间,《麦兜故事》票房超过了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2002年4月,《麦兜故事》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在香港电影节颁奖典礼上,《麦兜故事》一举夺得由世界各地影评人评审颁发的“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影评人评价说,《麦兜故事》不但有香港的本土气息,同时具有世界共通性,传递出浓厚的时代信息。 

《麦兜故事》里的香港情   香港的电影市场虽然较大陆发达,但与好莱坞相比的确还是有差距,至今还没有统计数据表明《麦兜故事》的观众是以什么年龄层、什么性别的观众最多。不过根据推断,可能是年龄和性别的比例都比较平均。   

孩子们喜欢这部电影是意料中的事,因为这只可爱的小猪原本就是为他们而创作。麦兜在“春田花花幼儿园”里的故事,多数的小朋友都很熟悉。麦兜的学习、游戏、梦想,是每个孩子成长时都要经历的,或许是刚刚在学校里或是放学的路上他们还做着麦兜同样的梦呢。麦兜长大工作的故事,对于尚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可能给他们这样的启发显得有些超前。相信这只是创作者的无心之过,因为他们想影片能适合所有年龄层观众的口味。因此,不得不将成人的辛酸故事也搬上了银幕。年龄稍大一点孩子,他们可能会隐约体会其中的感人之处,而刚刚走上社会并立即遭受到和麦兜同样打击的大孩子,一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麦兜的原形。很多小观众说影片的中部比较沉闷,这也正是年龄和社会阅历不同的人对麦兜故事的不同感受,长大了的麦兜与小朋友产生了距离感是必然的,他们觉得沉闷也是正常的,因为长大后的麦兜好像已经不是他们的朋友,而是大人们的朋友了。

麦兜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令港人如此接受,除了故事接近香港百姓之外,片中大量出现的香港各地的景色,和香港的文化特征,成为吸引观众的又一卖点。麦兜在向大家讲述他故事的同时,令观众亲身游遍香港的大街小巷,亲身体会香港的各种文化现象,绝对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   

香港的街景:以前的港片中,最常见的都是香港的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但在《麦兜故事》里却出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香港特有的景致。影片在开头便捕捉了一大段的旺角、大旺咀的空中街景,这里的景色并不漂亮,而是很破烂的景象,当然也是很真实的景象。这种以香港特有的街景来展示香港特色的做法,比任何其他艺术手法都来得具体,都更容易为香港观众所接受。而片中实景拍摄的香港山顶、长洲、南丫岛和离岛码头、天星码头等地方,将香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空间统统展示出来。尤其是旺角、深水那种人多拥挤,天桥、汽车、广告招牌和各种各样店铺林立的旧街区,都是香港街景的特色。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