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推手》获得金马奖8项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剧情:留美计算机博士朱晓生在美国娶妻生子,把退休后的父亲从北京接到美国一起生活。他的父亲是位太极推手大师。洋儿媳白天在家写小说,觉得朱老先生的存在侵入了她的私人空间,干扰她的写作。朱老先生整日在陌生的环境里,对着言语不通的儿媳也憋气得很。儿子夹在两人中间左右为难。一次朱老先生不慎走失,儿子几乎崩溃,喝醉了在家里摔摔打打,酒醒后他想到撮合父亲和寡居的陈太太,不料两位老人看出儿女嫌弃他们的意思,不仅不买账还颇感屈辱。老先生离家出走,到唐人街的中餐馆打工为生,和黑心老板的打手起了冲突,他用太极功夫放倒了十几个人,成了一时的大新闻。朱晓生到警察局找到父亲,老先生却坚持搬出来住,教太极拳自力更生。一天,陈太太来找他,原来她也搬出来独居了,两位老人还住得很近,阳光下他们的心也靠近了。 1992年,《喜宴》。奖项: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3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李安)、最佳男配角(郎雄)、最佳女配角(归亚蕾)、最佳原著剧本,纽约国际独立电影及录影带展导演奖,意大利国际影评人协会金车奖、年度最佳影片。1994年《饮食男女 》,第39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剪辑,全美影评人协会(NBR) 最佳外语片。剧情:圆山饭店的大厨朱师傅到老来味觉渐失,靠老搭档帮他品菜才能调味。他妻子早逝,带着三个未出嫁的女儿过活。他精心准备的家宴半点也调动不起女儿们的兴致,她们看来各怀心事。大女儿同学的姐姐锦荣身陷离婚官司,自顾不暇,朱师傅有空就照顾锦荣的小女儿。锦荣妈妈梁伯母从美国的二女儿家回来了,这是位鬼见愁的难缠老太太,可朱师傅把她奉为上宾,毕恭毕敬,女儿们猜想他两人好事将近。
影片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由朗雄饰演的父亲在跟儿子发生矛盾后一气之下离家到一家中餐馆打工的遭遇。当老板指责老人洗碗太过拖沓要把他辞退之时,几个青年壮汉却挪动不了老人半步,以致最后以警察的到来收场。这种过于戏剧化的设计如果出现在一部喜剧电影中,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推手》这样一部写实之作中,多少已经脱离了影像真实。这反映出人们对李安的认知假象,至少在这部处女作中,李安并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游刃有余,他用来建构剧本戏剧冲突的手段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二元对立: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这样就导致整部电影具有的价值更多在于剧本,而不是影像本身。
《饮食男女》里三个女儿三条明线,老爸一条暗线,面上“饮食”大行其道,大做文章,里子是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的“男女”之事;每周末的例行聚餐本是家庭凝聚力的表现,到头来却是家庭成员一一觅得配偶,宣告离家的发布会。电影里许多隐藏的内容,如你记性好,到片尾时会恍然大悟,否则只是当做一句平常的话而已。饮食男女片头,老朱趁着做菜的空闲接了个电话,说鲤鱼的烧法,是给锦荣的;后来他对珊珊的好为其做午饭,一切尽在不言中。 嗯,还有就是在喜宴里他们在中餐馆那个以前家里的司机现在成了餐厅的老板的旧识给他们点了“烧左公鸡”及饮食男女里面出现的“蟹粉小笼包”在推手里均有出现。